#墨池(二)
其實墨池的概念一直在腦海裡面。
2000年時,受香港前衛實驗劇團進念.二十面體 Zuni Icosahedron邀請參加「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」,在柏林世界文化中心做了一件作品。文化中心前面有一個大水池,當時和一位旅居柏林的中國藝術家聊,他說著想把那池水染成黑的,從那時候開始,腦中就醞釀著「黑色池子」的想法。
2009年,我協助董陽孜老師在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舉辦「無中生有」特展,在規劃三幅墨寶的陳列時,又想到了「墨香」的概念。
氣味的記憶是非常直接、深刻的。寫書法時最不能忘掉的就是墨的味道。以前的墨很天然、松煙的味道很難忘,聞到墨香,總會想起小時候寫書法的情景:心不甘情不願地習字,寫週記也要用毛筆寫,耳邊好像還可以聽到老師罵人的聲音。
最後,我們請雄獅的工廠花了一週的時間幫忙做墨,用了2.5噸的墨汁,注入165平方公尺的池子。觀眾入場買票時,還沒看到作品就先聞到墨香,意外帶來有趣的效果。